高瓴首隻人民幣碳中和基金首關:預期規模40億元 聚焦“綠色”投資機會
隨著國家持續推進雙碳戰略,绿色越來越多大型PE機構紛紛創設基於“碳中和”的高瓴规模股權投資基金。
6月16日,首只首关imtoken高瓴首隻人民幣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完成首次關賬,人民預計募資總規模逾40億元人民幣。币碳
一位高瓴人士向記者透露,中和這隻落地南京建鄴區的基金聚焦机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得到眾多高瓴現有LP的鼎力支持,不少LP已投資高瓴旗下多隻基金,预期亿元並持續加大在高瓴的投资資產配置比例。與此同時,绿色高瓴碳中和基金還吸引地方引導基金、高瓴规模大型產業背景國有企業、首只首关專項母基金和多家金融機構的人民關注。
他向記者透露,币碳imtoken這隻高瓴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將廣泛關注低碳轉型大背景下,中和具有廣闊成長空間的產業領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綠色出行、綠色生活、農業科技等方向的優質企業,在推動後者高質量發展同時,促進新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這位高瓴人士指出,這也與高瓴此前提出的“啞鈴理論”一脈相承,即啞鈴一端,是高瓴對大量科技創新企業,尤其是早期企業的廣泛支持;啞鈴的另一端,則是運用好科技創新的力量,幫助實體產業加速轉型與升級。
高瓴創始人張磊表示,綠色轉型已成為未來最大的確定性,專注新技術投資的PE/VC機構大有可為。高瓴希望通過長期資金的支持,推動更多企業和人才加入到低碳轉型大背景下的科技創新和綠色技術相關產業中來,加速推進產業升級。高瓴願成為綠色高質量發展以及產業生態整體繁榮的重要參與者,做企業低碳轉型道路上的連接器、催化劑和加速器。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在碳中和領域已有大量投資布局。
去年初,高瓴向被投企業夥伴發出業內首份“碳中和倡議書”,邀請被投企業共同擁抱變化,打破發展慣性、加速低碳轉型;
此後,高瓴發出了行業首份碳中和報告《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與挑戰》,梳理了實現“碳中和”八大重點領域以及相關投資機會。
張磊曾表示,綠色轉型正在成為最大的確定性,而這一確定性正在有力地引導大量社會資本轉向碳中和相關產業。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道路上,PE/VC能夠通過不斷探索最優的資源配置,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共贏。從成立伊始,高瓴就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投資的重要標準,在碳中和領域已完成500億規模的投資。
去年底,高瓴發布《麵向綠色高質量發展——高瓴碳中和實踐報告》指出,在投資策略層麵,高瓴首先會通過對投資組合氣候風險與機遇的綜合性分析,識別重點投資領域;找到在碳中和關鍵環節中能提供科技創新驅動的低碳解決方案的優秀團隊和企業,為其提供全階段、全周期的支持,以及提供高瓴獨有的DVC(Deep Value Create,深度價值創造)賦能服務。
今年初,高瓴創始合夥人李良明確表示,碳中和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國要實現碳中和,就必須推動整個製造業向先進製造全麵升級——先進製造可以不斷精益求精地優化,是可持續的發展;而自然資源則是稀缺和不持續的。因此,僅僅通過控製碳排交易、資源調配是不夠的,唯有大規模的升級技術、以新的綠色技術驅動、為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製定新標準,才能在零碳時代獲得競爭力。
前述高瓴人士指出,如今在高瓴內部,眾多投資團隊普遍認為碳中和既是外部約束條件,也是“中國製造”最好的發展機遇;要實現碳中和,就必須推動整個製造業向先進製造全麵升級。
此前,李良給出了高瓴判斷先進製造的4個維度。一是先進製造和傳統製造相比,關鍵是“品質”;二是先進製造是傳統製造向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升級;三是要實現先進製造,本質靠人才;四是實現先進製造的目標,是向全球價值鏈的更高端進軍,從追趕型模式發展到齊頭並進,最終成為世界領先的“中國製造”。
在這個思路下,高瓴持續對先進製造主題下的智能製造、智能出行、新能源及儲能、以及低碳前沿技術等方向開展重點投資布局,先後投資星星充電、毫末智行、沃太新能源、EcoFlow正浩科技、曜能科技、唐鋒能源等一批技術領先的高成長新企業;與此同時,高瓴還對農業科技、生物科技、企業服務、低碳生活等領域積極關注,通過深度研究驅動,識別不同行業發展中的瓶頸和痛點,發現最有可能取得創新型突破的企業和團隊,布局了藍晶微生物、摩珈生物、愛科農等優秀的早期創新公司。
上述高瓴人士指出,此次新募集的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將繼續在綠色能源、綠色製造、綠色生活等領域發掘優質的投資機會,同時發揮高瓴DVC(深度價值創造)賦能、以及產業資源方麵的優勢,與被投企業共同完成價值創造,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共贏。
(作者:陳植 編輯:林坤)